官網: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馬後炮,但是我還是要說導演紐承澤,真的很早就預見他會有這一天。

2003年的時候我大三,當時有一部連續劇把我下了很大一跳。

我個人是那種非常缺乏耐性的人,一直都覺得台劇那種陳腔濫調,矯情的令人難以吞嚥。

看連續劇是浪費人時間。

 

當時剛開始流行偶像劇,濫竽充數,滿是那種自慰式的幻想情節。

 

像是美女愛上宅男,或是麻雀變鳳凰之類的,我現實的性格都會覺得,

拜託,少那邊自己騙自己了好嗎?

 

那部讓我下了一跳的電視劇叫做"求婚事務所"。

 

跟當時其他電視台作品比起來,運鏡,色彩,情調...,

都非常具有電影的雛型。導演正是紐承澤。

 

我欣賞的部份是對劇情敘述的方式,

有種邊緣,頹廢,浪漫,詩意,懷舊的那種詮釋方式。

 

年初還不知道艋舺是什麼,看電影時前面放的預告是艋舺,

我對當時一起去看電影的朋友脫口而出說,這風格怎麼那麼"鈕承澤"?

然後字幕馬上一打"導演鈕承澤"

我整個嚇到無言。

 

可見他特色多麼令我印象深刻,而且具有個人特色。

 

我們不用去杜撰一些虛無的理想色彩電影,

海角七號的成功,雖滿足了大眾對台灣文化產業積弱不振的自我感覺良好般的撫慰,

但就客觀的評析,那絕對是和國際水準跨不上邊的作品,

粗枝濫造,低俗趣味,缺乏詩意與美感。

(以上是個人看法,有得罪海角粉絲還請包含。)

 

在艋舺中,豆導慣用他這種觀察者一般的角度,

好似用一個感慨的語氣去說一個尋常的都市傳奇。

 

台灣電影過去一直是小眾品味,

滿懷理想的導演們以此而自豪,

得獎證明了他們的不落俗套....。

 

然而無法商業化的電影環境 ,

無法吸引資金投入,

用來創作出更具爆發力的作品。

 

也因此從這裏我感覺台灣電影真正要起飛了。

 

在90年代,香港電影跨入高度商業化後的低潮,

一系列的粗俗電影出爐,直到2000年,黑道電影再度為香港帶入商業電影的高潮。

那電影叫做無間道。

韓國電影.泰國電影(染血青春,1997)也是如此,人對黑道的好奇心好像始終都沒減少。

這題材實在是有些取巧。

 

豆導的作品是非常具有電影後現代的特質,

因為他的運鏡手法,會讓你想到過去好多好多的導演,

拼貼成他自己的風格。

每每用slow motion來描述那種生活荒謬的快樂,打鬥場面,

或是最後回到最初的場面,主角提出質疑性的問題,

其實都很老梗,但是,能這樣完整的作品,

套上台灣味的場景與故事,以台灣能做到這樣,

屬相當難得。

 

感性的蚊子

理性的和尚

權力至上的志隆

.....

能把故事說清楚,

每個角色的定位非常重要。

 

這也是這部電影非常成功之處。

 

 

 

 

阮經天真的是太帥了,演得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叛逆媽咪U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