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華裔母親,如何教養她們的第三代-兩個女兒的故事,
書名來自於作者屬虎,所以將虎的意象來解釋她的教育之道。
書中一直有藐視西方家長的輕蔑語調,可以想像在美國會造成多大的波瀾。
中國家長用各式各樣高壓懷柔政策,來強逼小孩,在外國人眼中的不可思議,
第三代的小孩,基本上已經是外國人了,
她們對於這樣權威式的教育非常不以為然,全然可以理解。
如何執行這樣軍事教育,則是本書比較讓我覺得詬病之處,
對小朋友動不動就恐嚇威脅,燒掉她們的玩具,或是不給吃飯,
把小孩罵得狗血淋頭,讓人相當反感。
討厭動不動口出惡言,還一直說"我為你好、我絕對不會放棄你"的人。
(我自己就有這樣經驗過,當時的OS: 拜託,我人生是有多失敗,要你來這樣搞我)
此外,本書也透露高度的菁英主義。
為什麼要讓小孩子學鋼琴,小提琴?
因為,有錢人家的小孩就是要這樣!
從她書寫的筆調可以感受出,他本身就是有強烈階級意識的人。
比如,他對他的子女說:你知道小時候那些嘲笑我口音的人現在都在幹嘛嗎!?
現在都在當工人! 小孩子從這樣的價值觀裡面,學的倒對各行各業的尊重嗎?
或是看到清掃人員、服務生、司機、工人,就算表面客氣,內心還是充滿輕蔑?
最後小女兒叛逆的不願意再學小提琴,想跑去打網球,
她竟然寫,沒關系,張德培也是靠打網球成功....
沒有得獎,或是受到矚目就是失敗,
這種欠缺深度的教育思想,讓人覺得...就是有這種父母,
會教出高事業成就,卻欠缺同情心、愛心、人道關懷意識的人。
(最後他的小孩果真變成一個會在公共場合對她咆嘯的那種腦殘優秀青少年。)
把小孩當作自己人生的成就,一直是我覺得華人社會很病態的一個部分,
我認識的人裡面,有人要離婚,他父母就要自殺,其實關她們什麼事情?
書中也提到,中國人一直認為,小孩生出來就是欠父母的,
但是西方人(她丈夫)卻認為,你可以選擇要不要生小孩,可是小孩卻不能選擇要不要出生。
我每次跟外國人講到,在我們的法律裡,沒有照顧父母要去坐牢,
她們都瞠目結舌,不敢置信。不是我反對照顧父母,而是社會普遍習於倚老賣老讓人反感
老人如果也好好的跟大家相處,憑她們的人生智慧與經驗,自然會贏得敬重,
老來含飴弄孫、承歡膝下也是自然。
人不會平白無故變成冷血無情、狼心狗肺,
所以法律這樣硬性規定,感覺讓人很不舒服,
因為我覺得如果要講哩,父母必須自行承擔自己的教育失敗。
另外,關於叛逆少年的看法,我其實常常覺得,
規則是給一般人用的,天才及能自律的人則不需要規則。
叛逆的小孩,往好處看,表示她有自省能力,有批判意識,
會追尋自我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只要不是網好逸惡勞的方向去,
我倒覺得沒什麼道不了,青少年的叛逆其實也是一種轉型期,
她們需要測試自己有多少能量,能夠成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大人,
給予適當的自由是很合理的。
本書對小孩施行嚴格的教養方式,大體上我覺得ok,
所以我也很好奇我會不會成為虎媽?
答案是! 一定會~!
因為就算在我們眼中,對小孩的要求根本是小事一樁,
在外國人眼中真的就已經很不人道了!
西方的人道標準真的很難達到。
後記:看完本書跟外國人提到,我覺得小孩每天下課回家至少要念書三小時,
看到對方臉上一陣不以為然,顯然認為是一種虐待,
....但是我真的覺得三小時只有達到基本而已,我小時候也是這樣要求我自己...
跟很多同學比起來其實我還算很懶散呢。如果我小孩真的一小時就把考試功課全部解決,
表示學校真的功課太簡單了,我會送他再去學個什麼德文、日文之類的。
外國人說,你們都不運動的嗎?我從小是真的沒有被交代要運動沒錯,但
是我長大也自己慢慢養成運動習慣阿!真的覺得運動有就好了,
那麼多運動要幹嘛。所以跟西方人比要不菁英主義真的很難...
跟外國人有理說不清,只能說亞洲的競爭激烈,不是西方人可以想像。
像是歐債美元風波,跟很多朋友討論過,
大家一致的感受都是,西方國家的人,長久以來過太爽。
有高度的危機意識,這種態度本身又沒有錯。
---
作者蔡美兒的訪問: